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

2011年06月16日 08:42:19 来源:忻州市静乐县第二中学 访问量:573

师德建设年读书活动方案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的方式,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增进知识,还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质。为配合我市师德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以学习国学精华和中华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年读书活动,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争当师德楷模。
      一、总体目标
      1、营造教师精神文化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学习之本,立教之根,生存之道,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增长智慧,修炼人格,为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奠定基础。
      2、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教师探求知识、崇尚科学的精神,鼓励教师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参加对象
      全市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
      三、活动安排
      读书活动从2009年启动,分三个主题开展:
      (一)第一主题活动:学习传统文化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读书目标:
      了解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渊源及其深刻的内涵,丰厚历史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修养,为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精神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2、推荐书目:
      (1)中国传统文化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  姜汝真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王新婷 金鸣娟 姚晚霞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王强 包晓光主编  昆仑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展评》  包和平  王学艳编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龚鹏程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闲看四大名著》  任永著  新世界出版社
       (2)国学修养类: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道德经》、《孙子兵法》、《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菜根谭》、《曾国藩家书》、《鲁迅全集》
      (二)第二主题活动:学习业务理论  提高专业技能
      1、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树立新观念、构建新体系、适应新变化,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教育教学技艺更加成熟。
      2、推荐书目: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5册/套)》杨九俊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 岳麓书社
      《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著 漓江出版社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张万祥 万玮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家成长丛书(20册/套)》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10册/套))》高等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经典名篇(教师版)》方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 严育洪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堂教学技艺》 许高厚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第三主题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提高综合素养
      1、读书目标:
      让教师广泛涉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养。
      2、推荐书目:
      《青少年智力开发与训练全书》
      《经典常谈》(朱自清)
      《跟随余秋雨的脚步系列》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
      《华夏五千年》
      《中华礼仪全书》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读本 
      百科知识网   ****
      四、活动方式
      活动以自学为主,提倡教师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
      学校要利用校园讲座、读书沙龙、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我为教师添光彩”、“教师职业精神的时代特点”、“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等内容,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

 

编辑:张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静乐县儒林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